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张家口摄影报道
7月5日,凉爽山风吹过河北蔚县(原国家级贫困县)果庄子完全小学(下称“果庄子小学”),操场边树木沙沙作响。树荫下,鬓角染霜的资助人与受资助孩子及家长相谈甚欢,一双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像握住了十载光阴。
这是益海嘉里 “蔚县一对一助学 ”项目的十周年联谊会,在蝉鸣的夏天里,这场关于爱的长跑,因坚持与真诚,铸就了改变命运的奇迹。
从荒山到绿林:一颗助学种子的十年生长
“那是2015年3月29日。”原果庄子小学校长李林记忆犹新。当益海嘉里金龙鱼集团党委副书记涂长明走进果庄子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尘土飞扬的校园里,小脸灰扑扑的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上课;山路崎岖,让师生们不得不长期住校;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骡子从十几里外驮运。
“这比上世纪70年代的沂蒙山区还要艰苦。”深受触动的涂长明当即和随行员工掏空口袋里的8800多元现金资助9名特困学生。就这样,一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壤。
“我能做些什么?”这份触动化作行动。涂长明在集团内发了《让孩子走出大山》的倡议书,一周内募得20多万元。“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果庄子小学副校长王建峰回忆道,地面硬化、教师洗澡间建成……在益海嘉里的帮扶下,偏远的山区小学焕然一新。
扶贫必先扶智。涂长明深知,单纯的物质援助只能解一时之困,唯有“给孩子一条路”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为了避免孩子们辍学,他发起了“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帮扶蔚县果庄子小学特困生,既提供经济支持,更注重精神引导,助其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能力。“不论以后是考上大学还是找到合适的工作,都定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甚至一个家。”涂长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涂长明接受记者采访
这一项目在集团内部引起很大反响,报名参与的员工很多。但为了保证帮扶质量,规定只有孩子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的经理层以上人员方可参与。这一机制既保证了资助的稳定性,也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被称作项目“灵魂人物”的涂长明,十年间上百次到访蔚县,最多一个月跑六趟。他能清楚记住每个受助孩子的名字、样貌与家庭情况。
在助学的同时,益海嘉里还在蔚县翠屏山和果庄子开展规模化的植树造林。从集团员工、合作方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种植16万棵树,曾经的果庄子小学校园如今也转型为植树教育基地。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是很多人做一点。” 这是涂长明常挂在嘴边的话。十年里,荒山变成绿林,三十多位贫困学子在益海嘉里集团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成为茁壮成长的小树。如今已有6名受助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考入理想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今年另有6名学生结束高考,真正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爱心长跑十载,这些生命被光照亮
在一对一助学项目十周年聚会上,孩子们和许久未见的“伯伯”“阿姨”重逢,上演一幕幕温情画面。
从市重点高中张家口一中毕业的丽茹,如今落落大方,与资助人黄文祥畅聊未来规划。看着她自信从容的模样,黄文祥满脸欣慰与骄傲。“黄伯伯是我的成长引路人,是学习的榜样。”丽茹说,黄文祥教会她深度思考与终身学习,更让她领悟到读书不只是改变命运的工具,亦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十年间,两人交流从未间断,黄文祥如家人般关怀她的成长,连儿子也常参与其中,这份互动早已超越简单的经济资助,升华为精神层面的相互滋养。
黄文祥与丽茹在联谊会上交流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王巍携妻子赶来看望他资助的迎雪、笑颖姐妹。十年前,他被姐妹俩纯真的眼神打动,毅然同时资助两人。如今姐姐即将踏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计算机,妹妹也将升高中,姐妹俩的成长里藏着一家人的牵挂。
王巍夫妻和迎雪、迎雪父亲
从蔚县一中毕业的金改,曾是特殊家庭里唯一能正常上学的孩子,“王阿姨经常鼓励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视、被肯定。”每次来蔚县参加集团植树活动,王宏伟都会去金改家探望。“他们就像大山里的小花,给一缕阳光便能迎风绽放。”王宏伟说。饭桌上,金改总会先给同桌的人夹菜,照顾完所有人才开始吃饭。
王宏伟和金改、金改父亲
“以前要走两小时山路上学。”刚从蔚县一中毕业的小奇说起往事。十年里,资助人姜元荣再忙也未缺席她的成长,每次到访总会带来大山外的新奇物件拓宽小奇的视野。如今小奇对新媒体运营专业产生浓厚兴趣,还计划暑期打工减轻家里负担。
姜元荣、小奇和小奇父亲
而赵紫星资助的赵硕,如今已带着跨越数年的关怀与期许踏入社会,在人生新程中续写成长故事。
本报记者了解到,参与资助的成员,即使工作调动也没有人离开这个资助团队。此次千里迢迢赶来到蔚县的,有四位特殊的资助人,她们已经退休,却对孩子们有着离岗不离心的长情守望。
退休后的王格平始终关心秀茹和她的家庭。当年那个每天骑骡子上学的女孩,如今已是一名化妆师;她辍学打工的大姐也在县城开起蛋糕店,买了新房。
退休后的张丽依然坚持来看望圆圆。这些年,她像对待女儿一样把爱倾注在圆圆身上。“有段时间圆圆想辍学,把我急得直哭。”张丽回忆道,这个曾经叛逆的女孩,如今在职高学习机械专业,并计划通过单招考大学——这让同为工程机械专业出身的张丽很高兴。
退休的苏东莲、曹雯也来了,眼神里的牵挂早已说明一切:那些年帮扶的孩子,早已成了心底放不下的惦念。
“产业帮扶+公益慈善”赋能乡村振兴
“当时一场洪水就能冲毁师生们回家的唯一山路。如今孩子们陆续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原下宫村乡乡长张晓明感慨道。
十年间,益海嘉里持续积极参与当地植树造林、产业帮扶、教育、抚孤助残等全面乡村振兴之中,摸索出一条“产业帮扶+公益慈善”的特色乡村振兴模式。“这十年不仅是山区孩子的蝶变成长的十年,也是企业与地方共同发展的十年。”张晓明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益领域,集团不仅开展“一对一助学”项目,还在蔚县捐建益海小学、助学中心,助力乡村孩子到“金龙鱼烹饪班”项目学习等各项创新性的公益事业。产业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小米加工厂,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原果庄子小学教师、现益海助学中心工作人员雷老师告诉记者,目前益海小学有1800余名学生,助学中心入住99个孩子,主要收纳6至15周岁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无能力抚养家庭的儿童,帮助社会解决了很大负担。
张晓明指着远处的益嘉生态林场向记者说:“这一片绿色、一座工厂、一所学校,记录着益海嘉里实实在在的付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每一个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资助人张丽说道。
展望未来,涂长明计划继续完善植树基地,改善村容村貌。在他看来,公益的真谛在于“用行动影响更多人参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丽茹所言 “将来也要助人,将爱心传递下去”,这场以爱为名的长跑正如那片生生不息的生态林,扎根泥土,向阳生长。
服务热线:400-616-5757
联系电话:021-31199999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博成路1379号金龙鱼大厦
公共事务邮箱:contact@cn.wilmar-intl.com
ESG联络邮箱:Sustainability-Yihaikerry@cn.wilmar-intl.com
Copyright © 益海嘉里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2009 京ICP备:12025066号-1